我心知教育小朋友的重要性,所以很想在小孩身邊見證他們的成長和給予指引。在美國夏威夷還可以達成此目標。可惜蘋果一家回到香港後,發覺要繼續這個目標是多麼奢侈的事。 達成不了目標,竟要找媽媽或奶奶照顧,亦要上學教書和備課,真是身心勞累。
心中亦感到冇辦法控制的部分太多了。第一(體力):上學而把我一天的口水用盡了(快要變人乾了),回家真的不想說多一句話。第二(精神):因剛成為老師,每天就是面對無限的小朋友(如活在孩兒國中),對小朋友真是有點厭倦(所以我的耐性是刻意地培育出來的,稍後再談)第三 (理念):我是不太願意放手的人,而且作為教師又是媽媽,蘋果教小朋友有自己的一套,現在有媽媽和奶奶幫手湊小孩已經很幸運,又如何厚面皮要她們用這套用那套?第四(心理):我想小朋友最親的人是父母,亦想從觀察中了解他們的獨特性格,但沒有時間。心中不禁自問:我即使有更好的方法,更好的耐性,但連見面的時間也不夠,如何教或改變小朋友不知不覺學到的壞習慣?因此有一段時間比較失落,因為我有時間教別人的小孩,但沒有時間教自己的小孩,是多麼好笑的事。
有一天,我決定把這個自己也無能為力的煩惱交給天父。當時的新界支聯會會長給我一個提醒:如果你真的沒有足夠的時間在一天中教育小朋友,那麼祈求這小小的時間成為他們一天中最有聖靈,最深刻和最快吸收的時間。當時,真的把我喚醒,我重視的是「量」,但應重視「質」。
重「質」不重「量」如何做到?
優先順序:一天可以做 的事有極多,一天需要做 的事有很多,一天重要的事 就不應再是天文數字。如果你仍認為很多最重要的事,代表要整理一下你的價值觀才可以教。
重要的事往往是建立人與人的關係。有了這個指引,我有一段時間放工後沒有立刻回家接小朋友,而是用10至15分鐘的時間調整心態,把工作的煩惱放下,用此時間聆聽一些有靈聖的(正面積極的)歌或看一些有靈聖的文章。 目的:調整心情(一個滿腦憂慮的父母是不能教出開朗的小孩)有些人會認為:我扮出來都可以啦(建立人和人的關係,不是用眼和言語的,而是用心去感受,小朋友其實比任何一個大人更用心去感受)
多身體接觸多表達愛:竟然時間那麼短,不要只看電玩了。小朋友最喜歡和父母一起傻笑和大笑,其實只要父母笑,他們也會不自覺地笑。(記住大人是主導者)。我習慣回家會說:「I miss you/我很掛念你/so happy to see you/ 好開心見到你/ I love you/ 我愛你。」,之後一個大大的攬攬。 把電玩放下:那怕是看信息,也應減小。蘋果我經常提自己:小朋友竟願意和你一起就要盡心,盡力地去享受,要攬就盡攪,要錫就盡錫(不是遷就),要笑就盡笑,要跑就盡跑……日後他們長大(大約8歲開始)你想笑,他們也不想和你笑!再這,今天你選擇不放下 何為盡心盡力? 就是投入他們的世界,變成他們,不介意其他人的眼光(不竟教小朋友是每個人也有不同。) 蘋果我習慣會在公園和他們玩捉人遊戲,(困難點:通常都沒有時間和我的朋友傾計,或因大人的身驅而卡在遊樂場設施的尷尬)在音樂地上噴水池會和他們一起濕身玩水 (困難點:其他家長會用怪異的眼光望著我)和他們講一些只有佢識笑的笑話 (困難點:要笑得自然,但自己也不知笑位在那???) 我們大人有時會去自己方法去創造小朋友的回憶,例如去迪迪尼,海水公園……,但我們亦應學習用小朋友的方法創造回憶。
最後:建立一個你和小朋友的親蜜時刻。(唱摧眠歌,看故事,按摩,談天……)蘋果我喜歡一邊唱「我是神的孩子」,一邊給他們按摩肚仔,頭仔,腳仔,手仔…… 後記:如果家中有多個一個小孩子,就請重複。 記僅讓每個小孩子都有一個時刻感受到父母十分重視他這個單一個體。這可避免日後有因沒有足夠的安全感而憎恨兄弟姊妹或反叛。當他們有足夠安全感時,就會願意和其他兄弟姊妹分享媽媽和爸爸。
下一篇:如何調整心態讓媽媽或奶奶照顧自己的小孩